避秦
词语解释
避秦[ bì qín ]
⒈ 晋·陶潜《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后以“避秦”指避世隐居。指躲避强暴或战乱。簏名。
引证解释
⒈ 后以“避秦”指避世隐居。
引晋 陶潜 《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 秦 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絶境,不復出焉。”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夏阳 适 晋,得 随会 而同奔; 东海 避 秦,与 毛公 而俱隐。”
唐 苏广文 《自商山宿隐居》诗:“闻道 桃园 堪避 秦,寻幽数日不逢人。”
⒉ 指躲避强暴或战乱。
引《元人小令集·梧叶儿·天台洞》:“夕有猿敲户,朝无客扣门,见几个捕鱼人,犹自向山中避 秦。”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我们参禪原是虚名,避 秦 乃其实意。”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乃若 安南 亡于 法,朝鲜 并于 日,其墐户无天,避 秦 无地之惨剧,尤为见者心酸,闻者发指。”
⒊ 簏名。
国语辞典
避秦[ bì qín ]
⒈ 秦时苛政扰民,人民纷纷逃避而隐居。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后比喻逃离暴政的迫害。元·无名氏〈梧叶儿·玄圃山前道〉曲:「夕有猿敲户,朝无客扣门。见几个捕鱼人,犹自向山中避秦。」
近避难 避乱
最近近义词查询:
关注的近义词(guān zhù)
事主的近义词(shì zhǔ)
破产的近义词(pò chǎn)
出售的近义词(chū shòu)
正当的近义词(zhèng dāng)
拷打的近义词(kǎo dǎ)
不成的近义词(bù chéng)
正经的近义词(zhèng jīng)
声息的近义词(shēng xī)
奬励的近义词(jiǎng lì)
源源不断的近义词(yuán yuán bù duàn)
时代的近义词(shí dài)
精华的近义词(jīng huá)
背景的近义词(bèi jǐng)
老虎的近义词(lǎo hǔ)
庶民的近义词(shù mín)
恢复的近义词(huī fù)
承平的近义词(chéng píng)
紧密的近义词(jǐn mì)
交卸的近义词(jiāo xiè)
别人的近义词(bié rén)
特殊的近义词(tè shū)
重心的近义词(zhòng xīn)
土著的近义词(tǔ zhù)
名义的近义词(míng yì)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
